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宁阳县坚持从完善体系、建设队伍、规范运行三个维度出发,持续开展城市社区帮办代办规范化提升工作,高质量畅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高效能打造“十分钟社区便民服务圈”。
上下协同建机制,让服务体系有章可循
【资料图】
一是强化领导,分类推进。为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成立政务服务进社区工作专班,明确任务分工,夯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不跑偏、不落空。根据企业群众实际需求,将全县城市社区进行分门别类,针对性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差异化签订“委托帮办代办协议”,实现“有所需必有所放,有所求必有所应”。如,对主要服务县域商圈的亿丰社区、松园社区等城市社区,侧重于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等业务下放;对位于工业园区内的天和等城市社区,侧重于企业营业执照等业务下放;对主要服务于居民生产生活的梧桐里、锦绣城、邢家庄等城市社区,侧重于民政、医保等民生类业务下放。今年以来,县级委托社区帮代办政务服务事项总数达127项。
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程序。结合政务服务工作流程,为城市社区便民服务站量身打造各类规章制度。在服务方面,为城市社区帮办代办员制定帮办总则,明确帮办代办工作原则、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完善“一次性告知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负责制度”等高效便民制度章程。在管理方面,制定帮办代办员日常管理、服务培训、监督评定等制度,确保城市社区政务服务工作规范有制。
三是优化阵地,延展服务。按照“制度版面上墙、审批设备进厅、服务态度入情”的标准要求,规范打造标准化便民服务场所。高标准设置办事窗口,通过统一窗口名称、办事流程、办事制度,方便企业群众一目了然、一站办事。不断扩展服务职能,开放证照打印权限,现场发放实体证照;建设“无证明”窗口,开展“免证”服务,方便未携带实体证照的企业群众办理业务。今年以来,高标准建设城市社区便民服务站8个,服务进厅办事群众2100余人次。
内外兼修强队伍,让服务力量有事可为
一是高标准选人用人。选聘责任心强、协调能力强、业务素质过硬的城市社区正式工作人员担任帮办代办员,各城市社区统一配备专职帮办代办员2名以上、兼职帮办代办员1名以上。通过高标准选配城市社区帮办代办员,把好便民服务“入口关”,提升帮办代办“硬实力”。同时,建立县、街道、社区三级帮办代办员人才库,通过登记入册,加强协同管理。目前,全县共有登记在册的城市社区帮办代办员84人,其中专职帮办代办员56人、兼职帮办代办员28人。
二是多途径做好培训。坚持“从重业务到重服务转变、从重结果到重流程转变、从重材料到重精简转变”的培训要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强化对城市社区帮办代办员教育培训。线上聘请政务服务专业团队进行网络授课,实时指导解决城市社区政务服务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线下采用集中培训与跟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在“政务服务课堂”活动中开设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专题培训,集中对基层“就近办”高频事项帮办代办工作进行指导。对专业性较强的业务,组织帮办代办员到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现场跟班授课,在实践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已举办“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专题”课堂3次,集中培训帮办代办员80余人次,跟班学习锻炼28人次。
三是全层级联建培养。将县政务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城市社区便民服务站三层级服务机构交相融合,推行联建帮带机制,实现双向业务交流、双向服务提升。建立包保制度,县政务服务中心各服务专区负责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窗口负责人双层包保城市社区便民服务站,定期开展“好政策”进社区宣传、社区政务服务“疑难杂症”共同解等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好政策’进社区宣传”活动8次、“社区政务服务‘疑难杂症’共同解”活动8次。
全域统筹搭平台,让服务运行有点可撑
一是党建引领,试点推进。依托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便民服务站,通过“党建+政务”“党建+服务”,将便民服务理念融入社区党建内容。在全县范围内选取部分城市社区进行试点建设,打造一批标杆型便民服务“样板间”,后续发挥试点辐射带动作用,阶梯式推进全县20家城市社区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全覆盖建设,实现企业群众“家门口”十分钟内轻松办理政务服务业务。
二是搭桥聚力,共建共享。按照“人人共建、服务共享”理念,以城市社区便民服务站为平台载体,成立帮办代办志愿者服务队,搭建起站点与社区企业群众的沟通桥梁、服务通道。倡导社区中的党员干部、退休职工、热心群众加入志愿队伍,利用节假日、闲暇时段开展“问需上门”等活动,入户为社区特殊群体提供多元化服务、个性化帮助。目前,全县已成立城市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28支,吸纳志愿者230余人,开展“上门问需”等活动560余次,解决各类问题困难600余件。
三是数字赋能,智慧提效。通过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掌握社区企业群众需求的政务服务高频事项,以社区数字化智慧屏为载体,全县范围内共享展示最新政务服务政策,确保便民服务公开透明、普惠直达。在各城市社区部署15台“泰好办”自助服务终端,开通智能审批、信息查询、视频连线、材料打印等各类功能,为企业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实现政务服务“处处办”“时时办”。(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涛 通讯员 张秋颖 马斌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