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慈心不杀,就是作为净业行人要培植慈悲心,要不杀生。慈悲心就是佛心,就是成就佛果的种子。如果一个修行人离开慈悲心,他修的一切所谓的禅定、智慧终究都是魔的东西——魔业。所以佛教如果要谈主义的话,是以慈悲为主义的。
它为什么以慈悲为主义?就是建立一个基本的观念,就是众生同体感、一体感。我们凡夫之所以会斗诤坚固,就是这种一体的、同体的慈悲心,我们越来越陌生了,越来越疏远了。事情的真相是一切众生乃至于山河大地跟我们是同体的,既然是同体的,你利益了他人就等于利益自己,伤害了他人就等于损害了自己。
包括外部的自然界,我们砍伐森林、我们过度的开采矿产、不断地沙漠化、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的人心的一种系统也遭到了破坏。所以建立这种慈悲心,这种同体感之后,我们对一切飞禽走兽就要关爱它,就要保护它。这种保护是来自于自然而然的一种需要,就好像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同体的。
我们有头部,有五脏六腑,有手脚四肢,这是一个同体,虽然他的部位不同,但是部位和部位之间是休戚相关的,同舟共渡的。所以你的左手破了、出血了,你的右手自然就会帮助。这里不能说,不是我的手,是另外一只手,我不管你。不管不行,为什么?左手把血全都流光了,右手也完蛋了。因为他是同体的,所以右手对左手的包扎、止血这种帮助的行为是无条件的,他必然要去做的。
我们对生理的同体有这种感同身受,也觉得应该这样。我们扩大起来,全体的民众都是我的同体,不仅中国人,整个地球的人类都是我们的同体,有哪个地方的民众在遭受饥饿,就等于自己的饥饿。于是我们知道是同体,乃至于对非洲难民的帮助,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冲动,我必然要这样去做,不做我心不安,不做,我不让他解决饥饿的问题、痛苦的问题,我自己就受到了损伤。所以他这种帮助的行为是自然而然的,叫法尔自然的。
——节选自《净业三福的时代意义》
▽可 单独放大扫码进入页面责任编辑 @ 东林寺文宣部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赣(2022)0000005